了閒
了閒快訊
了閒沿革
真人先輩
港壇鸞章
了閒刊物
字字榴痕
壇友園地

了閒壇沿革 徐芷儀 (性儀)

一‧省垣了閒總壇緣起


  建壇緣起

  本壇奉祀的是明代忠烈 婁大真人。

   

婁大真人,諱德先,字秩士。江陰人。清戊戌年間(1898),清太史郭曾炘在其福州舊居玉尺山房常有扶鸞之舉。某次扶鸞。 婁大真人忽然光降,並指示說:「天界仙真不能隨召隨至,此時倘有山林異物乘機作祟,就後悔莫及了。老夫明末在閩殉國,一靈不滅,隱居洞天二百五十多年。每當緬懷故國,感愧殊深。今日重來此地,旨在宣揚聖教,扶助人群,希望藉此補報君國親恩。諸位善信既有心奉道,老夫願為諸位主持壇事。期間與善信談玄說理之餘,亦當為叩問者決疑治病。這樣既利已,亦利人,更由此而能引人向道。」郭家世代書香,眾子姪輩驟聽 婁大真人之言,無不肅然起敬。自始設壇專為崇祀,名曰「了閒」。


當時任鸞手者為郭輔衷 (性堅 [道號] ) 與黃承潮 (性忍),任宣籙者為郭則壽 (性彬)。性堅曾中鄉舉,性忍則曾為數地之長,至於性彬則留學德國。侍壇人士除郭太史曾炘之外,其他如郭曾圻、郭則泰、郭則升、郭可光、郭則銘、馬君堯、翁承烈、陳壽璚、林知淵等都是一時俊彥。


郭太史善作詩,每遇典期,常與  婁大真人唱和。婁大真人曾贈郭氏詩句:「斯文未喪應知我,曠世相求詎敢師」;郭氏亦自京(北平)呈詩  婁大真人[案時為丙寅1926年],詩中有「關西畫像猶虔奉,天末羈蹤每跂望」之句,其欽敬仰慕之情,可以想見了。


婁大真人自清戊戌下光以來,無論賜語詩文,都卓然自成一家。其詩每有神來之筆,寫盡人間萬態;其文則以寓言規勸,說理深微。至於心性之學則尤為精到。 婁大真人常勸人學易,認為易主變,亦主常,人能察變參常,行事方能知所趨避。 至於立身接物,  婁大真人則以「惟淡乃永」為教。淡則不貪,永則不墜,不貪不墜,自能安身立命。


婁大真人的妙道玄音,士林無不嘆服。其時遠近各方善信叩病叩事者不可勝數。 婁大真人的答辭立論正大,從不稍涉怪誕;至其治病處方,亦斷症明確。了閒香火由此日盛。省壇情況自前輩結集出版的鸞章觀之,直至1946年仍有詩文紀錄。46年後,由於世局有變,省壇壇務方告停止。


  賜像    

癸亥年 (1923) 秋八月,伺子以恭聽   婁大真人垂訓多年,然  婁大真人的容貌威儀仍未曾一睹,於是有請  婁大真人賜像之議。  婁大真人起初以「人間色相,何勞供奉」為理由,未曾應許,經伺子殷殷懇請下,婁大真人始允於是月廿七日下光賜像。1


下光當日,伺子在乩盤下得紙一張,紙質特異,無人知紙從何來。 婁大真人囑取木盆,將紙放入盆內,用銅錢壓好,再注入清水。至於乩筆則用墨筆套於其上,由性堅性忍扶鸞。堅忍兩人執筆在水面作畫,水變黑後,再將清水慢慢注入,待水漸清之後,伺子發覺紙上顯現影像。影像中人神情慈藹,道貌岸然,衣飾為明代黃冠裝束。賜像後婁大真人即席題詩一首:


回首蓬瀛路幾千,衣冠古處憶當年,無端又寫丹青筆,再結人間不了緣。


前述郭太史詩中所謂「關西畫像」就是指這個了。所可惜者,該畫像已因戰亂散佚,今日壇上供奉的僅為該像之複製品而已。


  立傳

婁大真人自戊戌下光以來,隨同下光的弟子還有戚真人勳、何真人弘仁 (即慧然禪師)、林真人聰、王真人樸、許真人進、李真人湘、鄭真人恕、楊真人廉、張使者仁源、金使者宏仁等。上述各位仙真都是明代人,有的是殉國忠烈,有的是一代大儒,其生平都載於明史;而最感遺憾的是,  婁大真人生平卻史無所記。戚真人有見及此,乃為   婁大真人立傳。2


  誥授

婁大真人成仁証道之初,誥授「紫霞內相雷音化溥慈元崇惠天尊」,後再晉授「紫霞內相雷音化溥慈元崇惠妙濟莊毅弼教大天尊慈惠帝君」。

其後於己卯年(1999)晉授「勇弼慈清大帝君」、壬午年(2002)晉授 「玄天帝君」、丁亥年(2007)再晉授 「化雨雷音大天尊」。


二‧廈門分壇的初立與營建

丙寅年間 (1926) 伺子林公端 (性蕃) 因由福州南歸廈門,於是懇請  婁大真人准許於廈門另設分壇。獲准後,廈壇乃設於鼓浪嶼。


其時參與廈壇壇事者有:林公端(性蕃)、侯靈崗(性蔭)任鸞手;郭則壽(性彬)任宣籙。至於襄助壇務者則有:王君秀、鄭汝霖、周醒南、盧威穀、林世淵、劉光謙、羅元超、吳鴻勳、葉良鑑、徐飛仙、施蔭棠、舒吉人、蔡潮初、張翰、王省堂、傅振南、柳安安、潘樸庭等。


丁卯 (1927) 至戊辰 (1928) 兩年間廈壇做了兩件重要的工作,一為集資籌建了閒的廈門新址,其次是出版了由  婁大真人註釋的《大洞仙經》。


1926—1928 年間,由於廈壇香火日盛,伺子信眾日多,原來壇址不敷應用,於是有籌建另一壇址之議。經過多方籌劃,伺子終於選定了鼓浪嶼晃巖西面為興建新壇之所。該處背倚雲崖,前臨鷺海,風景優勝。從戊辰年(1928)的冬天到第二年(己巳 1929)的夏天壇址始告完成,取名「了閒別墅」。3  自此以後直至1935年間,了閒成為文人薈萃之地。花晨月夕之間,論道談玄,呈辭唱和者,良足多記。


新壇建就同年,壇中伺子有感於每日唸誦之《文昌大洞仙經》文字深奧,難以解讀,乃懇請  婁大真人為彼等案章註釋。  婁大真人諭派伺子性慎(王弼卿)與性華(吳友三)為左右鸞手,每典下光時為之釋解。註釋工作由是年(1928)十月至第二年(1929)五月全部完成。其後道眾集資出版,是為《太上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》。4


1935年後由於國事多變,人心鼎沸,了閒道侶或老成凋謝,或四處星散,推想期間了閒廈壇壇務已暫時停歇,據所見的廈壇鸞章紀錄亦僅到35年為止。


三‧漳州分壇

有關漳州分壇成立之始末,今日手上可查檢的文獻資料甚少。


漳州分壇何時設立,難以確知。據王弼卿《了閒壇沿革》一文所載,王氏居住鼓浪嶼的八年間(由丁卯至甲戌 1927—1934),尚未有漳州分壇,是則漳州分壇之設當在1934年之後。至於漳州分壇何時告終,據前人出版的《了閒總壇鸞章續集 (庚辰至丙戌 1940—46)》中的小部分<漳壇附錄>所見,直至丁亥年(1947),漳州分壇尚有扶鸞之舉,但之後便再無紀錄了。


有關漳州分壇的文獻紀錄雖然不多,但漳州分壇卻至為重要。漳州分壇的主事伺子為林浩(性模),他亦是左鸞司。林氏在出版與保存了閒的歷年鸞章方面,居功至偉。1949以後,了閒不少道侶避地台灣,林氏亦為其中之一。赴台時林氏不忘將省廈兩壇歷年鸞章隨身攜帶,今天我們能得悉當年壇事, 與婁大真人的言訓得以保存,實拜這位前輩之賜。丁亥年(1947)正月十四日特典中,戚真人對林氏有這樣的讚語:

「難得年來道氣新。澄江一脈得傳薪。從茲文獻垂千古。勞苦功深模一人。」

後面並批示說:「模子有勞了。三壇文獻乃  吾師下光塵世五十年心力結晶。因模子之一念堅誠。省廈鸞章既經出版。玉榕詩集及澄江詩文選亦均付印。從茲  吾師寶訓得以流傳千古。長垂人間。巍巍功德誠有不可思議者也。  大師甚為欣慰。前詩模子味之勉之。」


林氏居台後仍在家設壇供奉  婁大真人,按月啟筏,道侶劉光謙為右鸞,從旁襄助。可惜礙於人力物力,一直至林氏去世(1993),壇務仍開展不大。林氏之後,由於後繼難求,臺了閒壇務乃告終止。


四‧香港了閒壇

  

I‧1968--1994

緣起

1949年以後,了閒的道侶與伺子避地四方,其中有留居香港者。當年在廈壇為  婁大真人扶鸞註釋《大洞仙經》的左鸞司王弼卿(性慎),與另一廈壇伺子周醒南(性溫)某日偶遇香江,相逢話舊之餘,念念不忘賡續了閒香火。兩人待生計稍定之後,乃於辛卯年 (1951)繼承前緒,設壇於性溫家居環山草堂,按月啟筏兩次,性慎性溫各任左右鸞司。當時慕道皈依者有:翁鳴(性贊)、李元炳(性炳) 、涂公遂(譽元)、李立之、王震、陳人帆、阮寶洪、李長鐸(性燮)、朱居正、沈性天(元蓀)、胡雲綽(性卓)、周靖、宋跡仙、潘澄石、李冠顯等。其後因性溫遷居,壇址乃改設於性慎鑽石山家,亦按月啟筏一次。1963年性溫去世後,右鸞司由翁鳴繼任。5


香港了閒,本為省廈漳諸壇之另一分筏地,然自1949年之後,省廈漳三壇已不復存。了閒在臺雖有設壇,但礙於人力物力,時作時輟。奉  婁大真人諭,香港了閒當視為正壇。當日由於性慎與性溫兩人的一點摯誠,乃有今日了閒的發展,其承先啟後之功,不可或忘也。


   壇址兩遷

   甲‧租賃壇址

戊申年(1968)性慎去世,李元炳繼任左鸞司,翁鳴為右鸞司。由於善信道侶日多,壇址設於性慎家中多有不便,於是乃有遷址之議。經商討後,壇址乃決定遷往九龍荔枝角道東興大廈頂樓。


當時參與壇務者有:李世華沈敏夫婦(性華性敏)、 陳魯慎張佩嫦夫婦(性運性藹)、 王韶生(性韶)、胡雲綽(性卓)、張沖(性淡)、蔣國中(性直)、梁修余(性修)、李小雙(性鳳)、黎燕珍(性光)、陳悅愛(性愛)、陳秀媚(性秀)、葉孔懷、黃璋(性英)、鄭欽善何匡平夫婦(性欽性平)、何少蘭(性蘭)、徐芷儀(性儀)等。壇中每星期日下午五時啟筏,歡迎各方善信道侶叩病問事。

自1968—1983十五年間,壇址一直未有他遷。期間壇內一切開支都由李世華、李元炳、翁鳴、胡雲綽、陳魯慎等前輩集資維持,從未向外籌措。當年香港經濟尚未起飛,諸前輩奔走生計之餘,仍為了閒盡心盡力,了閒香火今日能延續下來,前輩們的艱苦經營功不可沒。


這段日子本壇有兩事值得一記。其一為壬子年(1972)了閒正式向政府註冊成為不牟利慈善機構 (註冊手續由李世華辦理),並正名為「了閒道社有限公司」。其二為丙辰年(1976)本壇首次開辦暑期贈醫贈藥工作。此工作一直持續至癸亥年(1983),有關該善舉的資金襄助與運籌,李世華沈敏夫婦出力最多。


    乙‧永久壇址

香港自八十年代開始,地價日高,房租日漲,諸了閒前輩有見及此,為免壇址因人事變化而要東徙西遷,於是有自置永久壇址之構想。此構想其實早見於七十年代初。當時經濟情況以李世華前輩最佳,可惜李氏正擬捐助購置壇址時便因病辭世。李氏遺孀沈敏女士亦因日夕事忙,助購壇址之舉乃暫時擱下。直至壬戌年(1982),沈敏前輩秉承其夫李世華先生遺志,慨捐贈港幣壹百萬元以作購置壇址之用。

1983年,經李元炳與翁鳴兩位前輩多番訪求,最後決定購入九龍渡船角二十四號文華樓十八樓作為永久壇址。


由癸亥至甲戌(1983—1994)年間,李元炳(性炳)、翁鳴(性贊)、張沖(性淡)、黎燕珍(性光)、陳悅愛(性愛)、王韶生(性韶)、蔣國中(性直)等前輩一直擔當了閒事務,任勞任怨,貢獻至大。其後又得鄭欽善何匡平夫婦之助,壇務日有進展。在此期間,張沖與徐芷儀練筆有成,間中已可稍盡扶鸞之責。


  II‧1994以後

   

   甲‧善信皈依

94—96年間,了閒幾位老前輩先後去世。先是94年左鸞司李元炳(性炳),接著95年為右鸞司翁鳴(性贊)。在此青黃不接之時,左鸞司之職由張沖(性淡)與徐芷儀(性儀)分別負責,右鸞司則由鄭欽善(性欽)任之。96年張沖先生亦因病下世,鄭欽善夫婦又移民加國,壇中事務乃由王韶生(性韶)、梁燕珍(性光)、陳悅愛(性愛)、梁修余(性修)、李小雙(性鳳)、陳秀媚(性秀)、徐芷儀(性儀)等繼續主持。


除以上皈依諸伺子外,尚有多位相助本壇極為得力的善信,如區家麟許冬華夫婦、蘇恩華、陳強立、容潤笙、彭慧珊、袁翠珍、毛偉康等各先女士,他們都各有專業,但在工餘之後,仍願意不時撥冗協助了閒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,實深感謝。沒有這許多新知舊雨的支持,了閒壇務的開展肯定沒有今日般順利了。


乙‧壇務的策劃與發展

96年以後,本壇的工作主要有兩方面。一方面本壇仍本先輩勉力行善的宗旨,繼續參與社會上之慈善事業,諸如每年定期捐助本地醫院之病床設施、資助國內之貧童教育以及世界性的醫療服務;另一方面本壇同人有感於 婁大真人與諸天仙佛的嘉言懿行,只有付諸文字方能久遠流傳,因此一直以來,都致力於於緝集校正港壇鸞章之工作。從先輩緝集之省廈鸞章,我們才能略知本壇歷史一二,那麼,要讓後來者了解了閒今日的情況,緝集港壇鸞章的工作,自然更不容緩了。


不經不覺, 婁大真人下光已百有十年,際此百年大慶,了閒編輯委員會除了將1968—1994,以及1995----2010的港壇鸞章結集出版以為紀念之外,另自性儀接任左鸞以來,承 婁大真人前後三年 (1997-2000) 為伺子開講之「易學」,本壇亦會將之付印,以廣流傳。


猶有進者,自96年以來,本壇除由婁大真人、慧真人、戚真人主持外,更蒙呂大真人與濟顛禪師諭允,各為了閒主持一典,對此光寵,了閒伺子無任感幸。此外,光降了閒之諸天仙佛尚有:佛菩薩則有阿彌陀佛、藥師佛、釋迦牟尼佛、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濟顛禪師、上清禪師、念清禪師、清心禪師、樂眉山人、三無上人、春明三老、清真上人等;仙家則有太上老君、太清帝君、關聖帝君、文昌帝君、黃大真人、邱長春真人、池總巡、法華真人、明定真人、以及呂祖、鍾離權、韓湘子、荷仙姑、鐵拐李、曹國舅、藍采和、張果老等八大仙。每次下光,諸天仙佛所賜的佛理玄言,本壇都會妥為紀錄,俾出版之日,能流佈多門,法音同享也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本壇自省及廈,由廈及港,壇務壇風,一直未變。壇務方面,本壇參與社會之慈善事業,從來只考慮力之所逮。能做多少,就做多少。由於不需向外勸捐,是故盡可減少紛繁人事與酬酢往來,而專心於求學問道。省廈港三地所積累的鸞章卷帙,其內容之豐富就是最好的說明。至於為信眾治病決疑,自立壇以來,本壇從不收取分文,門開方便,來叩問者皆表歡迎。


壇風方面,本壇向持正道,不主邪行邪術,亦不語及神怪。壇中之伺子信眾類多學界中人,每次典期,特多論道談玄,行文唱和。其實這風氣自戊戌(1898)以還,未嘗有變。聚於了閒者,禮拜 婁大真人之餘,固亦樂享天人交感之樂也。


不經不覺,了閒已過百年。這百年中,無論天意人事,其間自不免略有起伏波折。不過幸而在每次香火行見微弱之時,總有幾個摯誠的道侶,戮力維持,令了閒道脈得以延續下去。所謂剝極必復,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

《了閒壇概況》首版於戊申年(1968),庚午年(1990)由翁鳴先生(性贊)增訂再版,取名《了閒乩壇》。6二十年後的今天,了閒人事新舊交替,壇務亦踵事增華,《了閒乩壇》實有再增補出版的必要。有見及此,同人乃將《了閒乩壇》一書重新編訂,希望伺子道侶在披覽之餘,對了閒的歷史與近況能有進一步的了解。


1 參見附錄之〈婁大真人賜像記〉。又己巳年(1929)再為各真人賜像。

2 婁大真人生平詳見戚真人敬撰的〈澄江婁德先先生傳〉。

3  廈壇所建之了閒別墅尚在廈門鼓浪嶼,不過現已成為民居。本壇伺子在1998年暑假曾往一訪。

4《太上玉清無極總真大洞仙經》經   婁大真人註釋後,曾先後三次刊行,最近一次為1991年,由香港了閒道社有限公司出版。

5以上所引錄之道侶姓名,有已皈依者,有未皈依者。由於時日已久,紀錄難查,已皈依之伺子,其道號記憶所及則錄之,否則只能付之缺如了。

6. 《了閒壇概況》首版於戊申年(1968),庚午年(1990)由翁鳴先生(性贊)增訂再版,取名《了閒乩壇》。前者今已不存,後者尚有數本留存,其中內容大部分都已採入現在出版之《了閒壇概況》中。


 

 

<< 回到目錄

 
了閒道社版權所有  保留一切權利